在香港,要減少交通意外的發生,車輛和道路的正確維修保養可以發揮重大的作用。道路安全議會在多個政府部門配合之下,一向積極推動車輛保養的工作,與相關組織緊密合作,確保香港保持為世界上道路安全水平最高的地方之一。






道路工程的照明、標誌及防護工作準則

「道路工程的照明、標誌及防護工作準則」的第四版已於2006年12月15日刊憲,並於2007年7月生效。新準則從多方面加強了在道路工程進行期間對照明、標誌及防護工作的要求,有助改善道路安全。準則的內容包括:在道路工程施工期間,在車路上使用的防欄,必須以塑膠製造;在大型道路工程上須採用特別的警告標誌;以及利用「車載式緩撞裝置」為工程車護航等。檢討道路使用者的回應後,「多種順序指示警告燈號」的設計已經修改,其照明程度將因應周遭環境而調節,把眩目的情況盡量減低。這新準則為快速公路上的流動作業式道路工程提供了詳細的步驟,進一步加強了道路安全。


實地調查及改善

本港的路面情況一直保持在非常良好的狀況,這是警務處、運輸署和路政署共同努力,並透過「減少交通意外聯席會議」所取得的成果。

為了維持路面的良好狀況,運輸署一直厲行一套分析與調查的程序,致力準確識別交通黑點。每一季,運輸署都會編制交通黑點的名單。凡符合以下準則者,均被列入交通黑點:在十二個月內共發生6宗或以上涉及行人受傷交通事故的地點;以及在十二個月內共發生9宗或以上有人受傷交通事故的地點。

2006年,運輸署前往了102個地點實地調查,所得結果有助政府了解潛在的交通問題,並有助當局為司機和行人創造更安全的道路環境。


交通事故黑點調查計劃

在2006年實地調查的102個地點中,大部分都只需要相對規模較小的修整工作。近年來,交通黑點的數目逐步減少,由1994年的140個逐步下降至2006年的69個,可見上述改善措施規模不大,成本不高,但作用卻相當明顯。


針對同類型意外的改善措施(MASS)

「針對同類型意外的改善措施」(MASS)是一套針對交通意外地點的分析技術,極具成本效益。這套措施所費資源不多,但調查人員能深入了解交通黑點的交通生態,有助政府於相對地短的時間內,在多個不同地點推行新的安全措施,從而協助減少意外,保障生命。


地區研究

針對單一交通意外所作出的調查,其結果有時會帶來個別地點交通情況的重大改變。例如,當局可能會基於某個調查結果,推出一整套交通管理計劃;所採取的補救措施可能會締造全新的環境,有助提高駕駛安全,提升整個社會的福祉。


工程措施

路政署在2006年引入一種新式的「可移動混凝土護欄」,取代原來的管狀防欄,設置於雙向車道上中央分隔欄的部分緊急出入口上。這些「可移動混凝土護欄」是由一系列預製混凝土單件組成的,一旦有重大交通事故發生,即可於數小時內移除,方便實施交通改道。過去如果發生嚴重車禍,管狀防欄由於缺乏防護能力,無法阻止失控的車輛衝過對面的車道;現在採用的「可移動混凝土護欄」可在意外發生時大大減低這種情況造成的破壞。在太子道東和粉嶺公路進行的測試已經在2006年完成,2007年會繼續進行有關測試。

路政署正研究在道路的緊急出入口安裝新式「活動鋼護欄」的可行性。這種護欄的防護能力可媲美一般護欄,有需要的時候又可簡單快捷地打開,讓緊急車輛通過。


里程距離標記

在整個「主要道路網」上安裝「里程距離標記」的工程,已於2006年年底完成。現在,駕車人士一旦需要協助,可根據標記的資料,向緊急救援單位求助。






回頁頂



車輛核准及登記

在香港,每一輛新車都必先經過原型測試和檢驗,確保有關車輛符合《道路交通(車輛構造及保養)規例》的規定,適合在路面上行駛。個別車輛製造商由於長期以來製造的車輛一直符合標準,水平有所保證,或可嘗試向運輸署申請豁免;除此之外,其餘所有車輛都必須通過上述測試,確保符合上述規例的規定。


年度檢測

發牌條例規定,所有商業營運車輛(不論車齡),以及車齡超過6年的私家車輛,都必須通過年檢。車輛須在指定的汽車檢測中心接受檢查,通過之後方可獲得續牌。車輛一旦發現任何毛病,須由車主先行修妥,然後重新接受測試。





專營巴士

對專營巴士的司機及乘客而言,安全當然是非常重要的。為了確保這類巴士的操作能夠達到高水平,政府繼續厲行監察和實地突擊檢查的制度。對於非專營巴士,政府也會定期「召回」檢查。所有上述措施,均有助提升巴士的保養水平,為每個道路使用者提供更安全的道路環境。


學童運輸車輛

學童運輸車輛關乎到香港新一代的安全,當局當然關注,對這類車輛的安全監管非常嚴密。經營者本身須持有客運營業證,也須為其車輛取得相關的客運營業證。由跨部門組成的工作小組會定期召開會議,務求進一步確保這類車輛的安全,討論議題包括座椅安全設計、司機培訓,以及為家長與學生提供有關道路安全的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