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香港,要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,车辆和道路的正确维修保养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。道路安全议会在多个政府部门配合之下,一向积极推动车辆保养的工作,与相关组织紧密合作,确保香港保持为世界上道路安全水平最高的地方之一。






道路工程的照明、标志及防护工作准则

“道路工程的照明、标志及防护工作准则”的第四版已于2006年12月15日刊宪,并于2007年7月生效。新准则从多方面加强了在道路工程进行期间对照明、标志及防护工作的要求,有助改善道路安全。准则的内容包括:在道路工程施工期间,在车路上使用的防栏,必须以塑胶制造;在大型道路工程上须采用特别的警告标志;以及利用“车载式缓撞装置”为工程车护航等。检讨道路使用者的回应后,“多种顺序指示警告灯号”的设计已经修改,其照明程度将因应周遭环境而调节,把眩目的情况尽量减低。这新准则为快速公路上的流动作业式道路工程提供了详细的步骤,进一步加强了道路安全。


实地调查及改善

本港的路面情况一直保持在非常良好的状况,这是警务处、运输署和路政署共同努力,并透过“减少交通意外联席会议”所取得的成果。

为了维持路面的良好状况,运输署一直厉行一套分析与调查的程序,致力准确识别交通黑点。每一季,运输署都会编制交通黑点的名单。凡符合以下准则者,均被列入交通黑点:在十二个月内共发生6宗或以上涉及行人受伤交通事故的地点;以及在十二个月内共发生9宗或以上有人受伤交通事故的地点。

2006年,运输署前往了102个地点实地调查,所得结果有助政府了解潜在的交通问题,并有助当局为司机和行人创造更安全的道路环境。


交通事故黑点调查计划

在2006年实地调查的102个地点中,大部分都只需要相对规模较小的修整工作。近年来,交通黑点的数目逐步减少,由1994年的140个逐步下降至2006年的69个,可见上述改善措施规模不大,成本不高,但作用却相当明显。


针对同类型意外的改善措施(MASS)

“针对同类型意外的改善措施”(MASS)是一套针对交通意外地点的分析技术,极具成本效益。这套措施所费资源不多,但调查人员能深入了解交通黑点的交通生态,有助政府于相对地短的时间内,在多个不同地点推行新的安全措施,从而协助减少意外,保障生命。


地区研究

针对单一交通意外所作出的调查,其结果有时会带来个别地点交通情况的重大改变。例如,当局可能会基于某个调查结果,推出一整套交通管理计划;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可能会缔造全新的环境,有助提高驾驶安全,提升整个社会的福祉。


工程措施

路政署在2006年引入一种新式的“可移动混凝土护栏”,取代原来的管状防栏,设置于双向车道上中央分隔栏的部分紧急出入口上。这些“可移动混凝土护栏”是由一系列预制混凝土单件组成的,一旦有重大交通事故发生,即可于数小时内移除,方便实施交通改道。过去如果发生严重车祸,管状防栏由于缺乏防护能力,无法阻止失控的车辆冲过对面的车道;现在采用的“可移动混凝土护栏”可在意外发生时大大减低这种情况造成的破坏。在太子道东和粉岭公路进行的测试已经在2006年完成,2007年会继续进行有关测试。

路政署正研究在道路的紧急出入口安装新式“活动钢护栏”的可行性。这种护栏的防护能力可媲美一般护栏,有需要的时候又可简单快捷地打开,让紧急车辆通过。


里程距离标记

在整个“主要道路网”上安装“里程距离标记”的工程,已于2006年年底完成。现在,驾车人士一旦需要协助,可根据标记的资料,向紧急救援单位求助。






回页顶



车辆核准及登记

在香港,每一辆新车都必先经过原型测试和检验,确保有关车辆符合《道路交通(车辆构造及保养)规例》的规定,适合在路面上行驶。个别车辆制造商由于长期以来制造的车辆一直符合标准,水平有所保证,或可尝试向运输署申请豁免;除此之外,其余所有车辆都必须通过上述测试,确保符合上述规例的规定。


年度检测

发牌条例规定,所有商业营运车辆(不论车龄),以及车龄超过6年的私家车辆,都必须通过年检。车辆须在指定的汽车检测中心接受检查,通过之后方可获得续牌。车辆一旦发现任何毛病,须由车主先行修妥,然后重新接受测试。





专营巴士

对专营巴士的司机及乘客而言,安全当然是非常重要的。为了确保这类巴士的操作能够达到高水平,政府继续厉行监察和实地突击检查的制度。对于非专营巴士,政府也会定期“召回”检查。所有上述措施,均有助提升巴士的保养水平,为每个道路使用者提供更安全的道路环境。


学童运输车辆

学童运输车辆关乎到香港新一代的安全,当局当然关注,对这类车辆的安全监管非常严密。经营者本身须持有客运营业证,也须为其车辆取得相关的客运营业证。由跨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会定期召开会议,务求进一步确保这类车辆的安全,讨论议题包括座椅安全设计、司机培训,以及为家长与学生提供有关道路安全的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