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
|
道路安全议会确信,推行以道路安全为目标的措施,如建设更安全的道路,加强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意识,以及提高车辆的安全系数等,能大幅减少交通意外,减轻意外导致的後果。实施道路改善措施,更可提升道路安全,减少交通意外及伤亡人数。於去年,政府在各区推行各种交通改善措施,令道路更安全。
除了推行交通改善措施之外,运输署已在100个交通黑点及路段进行交通意外研究,识别这些道路潜在的安全问题,并实施全面道路改善措施,以加强路相关路段及交通黑点的道路安全。
运输署利用科技加强道路安全。
全港约有1,860个道路交汇处装设了交通灯号,藉以规管和调节道路交汇处的车流和人流,其中155个由交通灯控制的路口设置了衝红灯摄影机,阻吓意图衝红灯的驾驶者。为加强阻吓作用,当局已於额外40个有设置交通灯的路口安装衝红灯摄影机。此外,为了遏止车辆超速,120个侦察车速摄影机机箱已经安装完成,并已投入服务。
金属路钉向来用作标示行人过路处的界限。为了持续改善道路安全,当局已开始采用热塑路钉,以取代行人过路处沿用的金属路钉。热塑路钉的材料与用於热塑路标的材料相同,防滑效能比金属路钉为佳,即使热塑物料剥落,亦可减低对道路使用者构成的危险。
当局於2011年在香港不同地点推行热塑路钉试用计划。试用结果显示,就维修角度而言,在行人过路处以热塑路钉取代金属路钉,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。此外,当局也就热塑路钉的使用徵询残疾人士团体的意见,并获得正面的回应。
鑑於试用结果理想,由2013年开始,路政署於新建的行人过路处以热塑路钉取代金属路钉。至於已安装在现有行人过路处的金属路钉,也会随著道路维修工程逐步更换。
安全岛标柱用以指引驾驶者使用正确的行车线。然而,传统的安全岛标柱容易被车辆碰撞而损毁,影响运作。为改善情况,路政署对反光安全岛标柱牌进行试验。反光安全岛标柱牌的迴向反光板在车头灯照射下十分显眼。更重要的是,标柱牌即使被车辆碰撞後,牌身仍可回弹至垂直位置。与传统安全岛标柱相比,新标柱牌更为可靠。
自2008年起,路政署已於路面安装了900多个反光安全岛标柱牌,试验结果显示,这种标柱牌适合安装在驾驶者可直望标誌牌身的位置。反光安全岛标柱牌毋须用电,可节省能源,故障率亦显著降低。
鑑於试验结果令人满意,路政署将会在合适的位置安装新的反光安全岛标柱牌,以及将受损的传统安全岛标柱更换为反光安全岛标柱牌。
所有在本港登记的车辆,均须先接受类型评定及/或登记前的车辆检验,以确保符合《道路交通条例》所规定的要求。所有商用车辆(包括货车、巴士、小巴、的士和拖车)除在登记前须接受车辆检验外,并须於登记後每年接受车辆检验。此外,车龄超过六年的私家车亦须每年通过检验。车主有责任妥善保养车辆,确保适合在道路上行驶。
自2014年10月起,为加强货车倒车的安全,所有在本港新登记的货车均须强制性配备倒车视像装置,以清晰显示货车後方情况。此外,自2014年12月开始,所有在本港新登记的公共小巴必须强制性安装电子数据记录仪。
![]() |
教育 |
![]() |
法例与执法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