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減少交通意外的發生,只需透過簡單方法,包括車輛維修及道路的正確維修和保養。議會與多個政府部門配合,推動車輛保養工作,以確保香港道路安全水平。
政府所做的工作
實地調查及改善
透過警務處、運輸署及路政署共同努力,妥善保養香港的道路,令司機可安心使用。
透過減少交通意外聯席委員會(TARCC),政府可監察及找出交通事故黑點。運輸署每3個月會編制交通事故黑點的名單,凡在十二個月內共發生6宗或以上涉及行人受傷交通事故的地點、或在十二個月內共發生9宗或以上有人受傷交通事故的地點,便會被列入交通黑點名單。
2007年,運輸署在100個地點進行實地調查,以瞭解潛在的交通安全問題,並為司機及行人創造更安全的道路環境。自交通事故黑點調查計劃推出後,交通黑點數目逐步減少,由1994年的140個逐步下降至2007年的85個,可見上述改善措施簡易,且具成本效益。
針對同類型意外的改善措施(MASS)
針對同類型意外的改善措施(MASS),是另一個政府調查交通黑點的措施。這套措施所 費資源不多,並有助分析交通黑點發生意外的原因,從而於短時間內,在多個不同地 點推行新的安全改善措施。
地區研究
雖然大部分交通意外調查結果顯示,只需作出很少改變,但亦有部份需要就交通流的問題而作出調整。所採取的補救措施涉及檢討地區問題,從而締造較安全駕駛環境及社區。
工程措施
路政署在2007年試用活動鋼護欄,取代原來設置於雙向車道上中央分隔欄緊急出入口上的管狀防欄。這些活動鋼護欄由堅固的活動單件組成,防護能力可媲美一般護欄。有別於混凝土護欄需要採用起重裝置及一個小時移除,活動鋼護欄可在數分鐘便能由人手拆開,為緊急車輛提供進入通道。當局將於2008年就活動鋼護欄長期表現進行檢討。

此外,路政署開始採用新的改良瀝青材料,作為高速公路面層。新的材料較一般道路面層耐用,能減低路面的損耗率以提升安全性能。

車輛保養
車輛核准及登記
每一輛新車都必先經過路面測試,確保有關車輛符合道路交通規例的規定,適合在路面上行駛。車輛製造商長期符合標準,質素有所保證,可(向運輸署)申請豁免。
年度檢測
發牌條例規定,所有商業營運車輛(不論車齡),以及車齡高達至少6年的私家車輛,都必須通過強制性年檢。只有指定的汽車檢測中心才能進行車輛檢查,不獲通過檢查之車輛將不獲牌照。一旦發現任何毛病,車主須先行修妥車輛,然後重新接受測試。
專營巴士
為了確保專營巴士的操作能夠達到最高水平,保障乘客安全,政府會進行突擊檢查。對於非專營巴士,政府也會定期「召回」檢查。上述措施,均有助提升巴士的保養及安全水平。
學童運輸車輛
學童安全至為重要。所有學童運輸車輛經營者必須持有客運營業證,也須為其車輛取得相關的客運營業證。
為了加強學童運輸車輛安全,自2008年9月1日起,褓母跟車規定擴展至接載小學生的學校私家小巴(褓姆車)。2007年修訂規例亦規定,自2009年5月1日起登記的學生服務車輛必須配以保護式座椅設計,以符合相關標準。 |